
銷波快 | 一個圍繞在行銷Marketing 的隨便亂聊電台
【每周一AM 09:00 更新,播客商業合作信箱:hihioldyes@gmail.com】
《銷波快| 一個圍繞在行銷Marketing 的隨便亂聊電台》
是由三個名詞組合而成:整合行「銷」 > 「波」段企劃 > 「快」速學習
由Lucas、Jayden、Chair三個老男孩,用輕鬆詼諧的幹話與故事,聊聊艱深難懂的行銷故事。我們偶爾聊聊我們自身經歷,也聊聊行銷歷史、行銷策略,有時候也聊聊輕鬆有趣的生活話題。
別太嚴肅,讓生活輕鬆一下,聽聽乾貨,講講幹話,Just For Fun!
銷波快 | 一個圍繞在行銷Marketing 的隨便亂聊電台
【快Series-EP7】廣告、社群還是SEO?行銷顧問怎麼幫品牌選工具?用行銷工具選擇邏輯,精準對位品牌資源配置行順序,打造適性成長的行銷系統藍圖!
品牌顧問用 - 企業資源盤點評估表:https://reurl.cc/Qav3jo
大家好,我是阿波小編!
這集我們要聊的主題超實用:當品牌資源有限時,行銷到底該怎麼選工具?
身為行銷顧問,這是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到底該先做 廣告投放 還是佈局 SEO?
社群平台經營 到底是基本功,還是拖慢轉換的時間黑洞?
本集我會從顧問實戰角度,拆解一個非常關鍵的架構:
📌 行銷三技術模型(流量 × 轉換 × 留存)
📌 品牌資源配置與內外部操作建議
📌 常見錯誤:工具選錯,錢燒完、人走光、成效沒半點
讓我們幫助你用 行銷顧問思維,打造出一份真正能執行的行銷系統藍圖!
如果你也在為品牌成長卡關,這集一定要聽,一起補齊品牌的行銷拼圖!
※本集內容:
I. 開場沉澱:在災難與動盪之中,重新思考我們為何創作
- 台灣近期天災與社會壓力帶來的心理波動與不穩定
- 在國外的觀察與對比:媒體環境、公共空間的溫度
- 作為內容創作者,我們是否該重新思考「資訊輸出」的意義?
II. 品牌拼圖與工具選擇的邏輯關係
- 延續上一集「品牌靈魂 × 拼圖缺口補齊」概念
- 本集聚焦:「工具 × 平台 × 行銷技術」三者的對應關係
- 工具的選擇,需回歸品牌目標、人力組態與階段性需求
III. 行銷三技術核心模型:流量 × 轉換 × 留存
- 流量技術:SEO、FB廣告、蝦皮流量、自媒體等-
- 轉換技術:網站、表單頁、購物車、銷售頁
- 留存技術(提升LTV):CRM、Email行銷、再行銷廣告(Retargeting)
IV. 案例講解與平台建議的實務邏輯
工具選擇的優先順序:
- 是否有內部人力能操作?
- 目標是獲客?建立品牌?提高LTV?
-預算/時間/維運成本考量
- 評估表思維:品牌目標、資源盤點、組織能力、轉型阻力
外包建議與常見錯誤:
-不應將原本人力直接轉用於新職能(如社群客服)
- 員工反彈與效率低落是常見失敗原因
V. 客戶最常問:我要用哪個平台?
- 第一階段(建構基本系統):廣告 × 銷售頁 最快速有效
- 第二階段(品牌建設):社群、SEO、短影音(需長期投入)
- 第三階段(會員經營):CRM分層、Email/Line互動、VIP分級策略
VI. 不同行銷工具與目標對位範例
- Facebook 廣告:快速導入新客、擴大詢問數
- Google 廣告:搜尋意圖導入、提升轉換率
- SEO + Email 行銷:養成名單、建立知識型品牌關係
- 短影音(Reels):拓展第一層漏斗、建構品牌記憶點
- CRM 系統:提升回購率、做分層再行銷(LTV提升)
VII. 結語|在災難之後,我們更該思考「內容與品牌的初心」
在花蓮災情之後,我們再次想問:我們為什麼做這個節目?
我們希望的是——少一點行銷語言,多一點實用內容與心理陪伴。
品牌從不是冰冷的公式,它應該是溫暖而堅定的信念輸出。
祝福花蓮這塊土地,能早日復原與重建
📆每週一 AM9:00 定期更新📆
■快來逛逛我們荒廢的粉絲團👉👉
訂閱銷波快:https://tinyurl.com/4vd4pphe
銷波快粉絲團:https://tinyurl.com/bdcxjjr9
Jayden: https://tinyurl.com/2kx9h8cr
😍播客商業合作信箱:hihioldyes@gmail.com
Hello大家好我是Jayden 歡迎來到這一集的銷波快 在錄製這一集之前 我覺得其實掙紮了蠻久的時間 因為其實在這一段時間台灣發生一些蠻重大的災情 然後整體的台灣的氛圍 然後跟台灣週遭的狀況 並不是這麼穩定大家的情緒壓力都很大 然後也需要有很多的地方能夠輸出 所以其實我一直覺得在這個段時間 也稍微影響到 不管是我在行銷面專案上的操作的心情以及跟我週遭的一些廠商 他們面對這種天災人禍上的壓力 會造成很多人情緒上面的一些波動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幾年台幾年台灣並不是真的很穩定 所以一直在思考一件事 就是到底要不要休息一段時間 然後也讓聽眾也休息一段時間我自己覺得是這樣 在上上個禮拜 我因為其實有些出口啦 所以其實在颱風剛來的那段時間 我人其實是在國外在國外的時候看到花蓮的狀況的時候 自己心情也不是太好 所以我是在思考一件事情 這也是我在整個國外的過程中其實發現的一些狀態 是不是在整個AI變化的時代中 以及在所謂的傳統行銷的經營形式中我們一直都不停的在用文字 或用訊息 各式各樣的系統 來增加其他人的壓力 或者是增加其他人的情緒的負擔其實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 就是包含是我們最近在做的一些課程 那通常都跟AI有關 那在跟AI有關的這個議題當中我們是不是也要重新的去反思一下 究竟想要帶出的實際上的本質價值是什麼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點 所以今天其實會稍微聊聊上一集品牌的塑造當中有聊到的 就是所謂的品牌的靈魂嘛 那我們這一集會稍微跟上一集有一點點相關聯 然後在這關聯性會提到的東西是關於工具的選擇那不過呢 我覺得在聊今天的話題之前 看到最近的新聞也非常的感覺到 就是其實台灣還是充滿了溫暖 我出了國以後再回到了台灣之外土地中我更覺得在台灣現在的一些媒體上的環境 包含社群 包含是你在週遭遇到的一些 資訊或者是新聞我會真正希望能夠打造一個 更溫暖的地方 希望有更多的協助跟幫忙 有更多的正向資訊 有更多的支援就像是我在日本中看到的 就是不管是在電車上 或者是在公園裡 或者是在路上走的行人 其實多半的人都還是帶著微笑在面對週遭的環境 我真的覺得它其實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好進入到今天的主題 其實我在做很多行銷的過程中 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就是究竟怎麼樣能夠放大所謂品牌的本質 不管是產品的本質 然後他們所堅持的事情 或者是這個品牌所要打造的一些資訊跟項目以及他們想要堅持想要傳遞的理念 我認為這在整個行銷顧問的服務當中 它是對我而言最重要最重要的價值對所以我們上一集也提到了 我大概會怎麼做 怎麼樣用拼圖的方式 把很多他們需要建立的一些步驟跟概念 跟想要傳遞的一些價值實際上的建構好 並且告訴他們 你現在缺的東西是這幾塊拼圖 那怎麼樣把它補齊 這個是我們上一集提到的點 那在補齊的過程中呢大概就會遇到一個比較常見的議題 那這個議題就是 我究竟應該要挑選什麼樣的工具 平台 或者是說 在這一些工具上面怎麼樣去經營規劃 這就是我們這一集要提到的點 其實身為一個行銷人 在做整體的 所謂的品牌營運的過程我們經常會遇到的東西是 你可能對這平台不太熟 你可能不太瞭解這個工具 所以通常而言 一般的行銷人通常最先學的都是平台的使用 在平台使用的過程中 你大概就會知道 它會在這個拼圖上面的哪一塊 例如我很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叫做流量轉換在行銷 流量技術的目標在於怎麼樣吸引客戶到達銷售點 那轉換的技術呢 在於怎麼樣在這一個客戶的不管是成交的頁面上面最佳化他的轉換率這第二個在行銷在於你怎麼樣去經營所謂的舊的跟老的客戶 然後讓他們的LTV再提高 這是我們在提到的這三個很重要的技術點 在這三個很重要的技術點中 你要知道的事情是 你現在學習的這些平台 這些技術 它究竟是在哪一個環節中它可能在流量技術中 它可能在轉換技術中 它可能在行銷技術當中 基本上不同的企業 它會使用的工具不同 那我們要怎麼樣去最佳化這些工具並且是拉大更多的平台 這就在於企業實際上的經營 以及他的成本 以他人力所考量 那以正常的企業運作而言 一定有個流量技術跟一個轉換技術是他現階段一定有的模式跟方向 有可能他的流量來自於 不管是蝦皮的自由流量來自於不管是蝦皮的自有流量 或者是蝦皮的廣告 或者是可能Toyo FB廣告 SEO各式各樣 這些都屬於免費型流量 跟付費型流量的技術 所以你要學一個技能 你就要知道的事情是那我現在學這個技能 它大概會比較符合 企業的哪一個階段 這就是第一個 我們要先掌握的點 第二個要掌握的點就是 在企業的運作當中一定有個轉換技術 這轉換技術可能是網站 可能是BC Home 或者是各大的賣場 Whatever 各式各樣的可能被交易的點那我們的目標就是 怎麼樣去增加它的轉換率 然後怎麼樣去最佳化它的文案 讓它實際上到達的客戶群的轉換率能夠增加這個大概就是所謂的轉換技術 那真正在穩定的過程中 因為老師很常跟我提到的點 我老師Jay Abraham他常講說 一個穩定的企業至少要有三條系統這三條系統你可以包括一個轉換技術 跟一個流量技術就叫一套系統然後他必須要有三個最主力的系統 他才能夠穩健 這是第一個第二件事情呢 我老師也很常跟我講一件事 他說啊 一個系統啊 要能夠穩定的 他的回客率至少要佔40%以上 也就是說啊 基本上你一年份的整體營業額有40%應該要來自於你的老客戶 這個就是更重要的環節 那我覺得現在目前台灣的企業 包含中小企業 大多數回客都不是經營的太好所以他需要花更大的時間 去經營這些老客戶 這是他們很重要的目標 所以我們要回到一個點上面是 如果你今天希望的東西是能夠發展更多新的品牌 那麼前面兩個技術是必要的 然後第二個部分呢 你希望的東西是 讓品牌能夠持續的營運下去你要做的事情並不單純 只是開發新的產品 跟新的所謂的事業第二曲線 更重要的事情是 你要怎麼樣經營你的老客戶 把老客戶留下來讓他佔你年營業額的40%左右 這大概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那在國外很常用的方式就是用CRM 或者是用email marketing方式來增加更多跟老客戶互動的環節 這大概是國外比較常做的做法 或者是用retargeting的廣告 來給這一些VIP跟VVIP的一些不同層面的service 這大概是國外比較常做的做法 好 那我們回到今天要提到的東西 在整體的規劃而言 究竟什麼樣的平台跟什麼樣子的技術 對我們而言 它是比較重要的規劃環節 然後我們到底要怎麼樣判斷 這一些工具的選擇呢 第一個東西我自己認為 基本上 以免費流量跟付費流量來講 知道SEO概念的人 如果你今天要做的是MVP 然後你自己本身有這樣的技術當然是以你現有的技術而言來去做建構為主 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今天在做所謂的工具的挑選跟平台拼圖的過程中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 以你現有人力跟能力的方式 來做評估跟拼湊 這是很重要的點 所以如果你會這些技術那就代表你花的成本會降低 因為你的學習成本已經投入了 所以對你而言 這樣子會是最有效 跟最可靠的做法那很多人很常說 可是這樣子時間會比較長啊 或怎麼樣 我覺得這件事情 基本上你可以先用 最低的行銷模型最低負擔的行銷模型來做 我認為這件事情是比較常做 也比較常見的做法 那我通常在給一些企業做建議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拉出一個很單純的評估表 在這個評估表當中 一定是先確認一件事情 品牌目標 品牌方向 現有資源現有角度 現有的東西的評估 根據這些評估以後 包含人力 包含各式各樣的東西環節 確認完以後 我才提供他所謂的轉型建議跟方向我個人認為他是一個不太容易填寫的表格 大概有六大項 從產銷人發財的這些東西全部都包含在裡面 那我當然也會確認一下他所謂的人力結構的如何在這個人力結構下面什麼樣的轉型最適合他 給中小企業組一個很重要的建議跟很重要的方向 我們通常在做經營的過程當中要很注意一件事情 就是不要拿以安排人力 再去增加新的項目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我們通常在講行銷顧問很常做的一件事情 叫做所謂的人力組態建議的再分配 這個是在行銷顧問中很常提到的點 然後大多數的行銷顧問會建議外包好 那我來跟大家解釋一下 為什麼外包比較好 以及外包跟實際上內部經營的狀況 差在哪裡 好 這裡面有幾個蠻重要應該要釐清的部分 第一個點是 通常我們在做整個行銷系統建立的時候 最常出現的問題整個行銷系統建立的時候 最常出現的問題 都是現有人力安排跟組態出的狀況 好 假設以每一個人當作是員工的角度來看今天老闆因為要做數位轉型 或要做一個數位行銷的 一個系統上的建立 然後突然分配你一個新的工作 要你去做 好 例如說FB的客服或者是要你去做好比如說FB的客服 或者是要你去做Line Ad的客服對一般的員工心態而言 他會覺得他多了工作 但薪水沒有增加 所以正常而言 在這個狀況下面 他們的效率會很低第二件事情是 在這個工作而言 因為並不是他們熟悉的業務 所以他們在做這件事情的工作上面 也會蠻容易出trouble 這個是我們在建構整體的行銷規劃裡面最容易出現的狀態 然後失敗的原因也大部分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在建構一個新的行銷的建議方案書 我們會很常做一件事情是我會先確認一下他的接案 就是假設今天有一個客人 他來到這個地方 對他們而言 他們平常習慣的業務模型是什麼行銷的目標初期在於 不影響跟不做原模型的更動 而旨在於增加訂單數 讓他們從原本的所謂的電話服務模式原本的一謂的電話服務模式原本的一天全就10通 增加到70通80通 這個才是我們要做的 跟要判斷的點 那在這件事情上面而言 平台是什麼模型是什麼就很重要 所以根據這個模型 後面整體的服務流程 你要先判斷跟先判別 然後接下來才討論 那在這個模型上面我要怎麼樣去 第一個是 根據它現有服務狀況的東西 去最佳化可能的服務模式的增加 或者是去加快它服務的流程以不更改它現有系統為主 這是第一個我們要觀察的點 第二個要觀察的點是 有沒有可能是 它原本客戶開發的模式讓他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獲得客戶 然後服務總流程不變 這個就是我們在提到的點 所以大多數來找我們做行銷規劃的時候都會遇到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他可能需要有更大的流量 需要有更多的客戶 所以他希望能夠增加更多客戶的來源這是第一個 那增加客戶的來源 我們通常給的建議 大部分就只有一種 叫做FB廣告 為什麼我很推FB廣告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幾乎大多數的客戶 六成到七成左右的新客戶 都是來自於FB廣告 主要的原因是 FB廣告雖然一直在轉型一直在變化 甚至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已經有點連吃不到 當初的廣告紅利 但是依舊而言 我認為FB廣告還是最穩定跟最有潛力的廣告市場 比起其他的平台而言 第二個部分就是Google廣告 那會推這兩個的原因最重要的部分 跟最重要的方向 也是因為快 基本上只要花錢就有 對啊 那跟其他的比起來 包含是 我們舉個例子 像現在很流行的端音音像很流行的SEO 其實他都需要花時間 然後他都需要去思考跟產內容 以及你到底適不適合 有沒有這樣的人力可以去架構這樣子的系統 然後他必須要長期穩定的輸出 長期穩定的去創造新的內容 跟拍攝新的主題甚至要有相對應的人力來做剪輯 其實對於整體的費用而言 太不便宜 我們去思考一件事情 一個月做30隻短影影30隻短影影 每一隻的製片成本 我們舉個例子 假設1500塊 1500塊已經算便宜了 所以我一個月就要做 45000塊的價格那對於45000塊的價格 它一定就能夠換來 穩定的流量跟穩定的訂單嗎 以現在的短影影而言 我個人認為所謂的記憶點很難建構那這也是現在短音市場中 我們很少聽到有實際上短音的KOL 這也是我們現在目前在這個市場上面常遇到的狀況 因為記憶點很低 那記憶點很低的過程中 雖然會有轉換但是如果你沒有建構後續的漏斗其實這些客戶會容易留不住 除非你今天經營的東西 有一定的難度 或者是有一定的知識量 那你用短音的方式來當做你的第一層漏斗可能YouTube當成第二層漏斗 好 這樣子也許在整個品牌的規劃跟建立當中 可能更適合 所以回到一件事情來講 你的產品到底適合什麼樣子的平台東西需不需要去做解釋 或者需不需要去做教育 以及你到底想要傳遞的 所謂的品牌精神跟品牌價值是什麼 對於我而言我會給的建議一定是最簡單 最有效益 甚至是成本最省的方式 基本上你只要有一個 很好的廣告技術再來你只要有一個 很好的銷售業 不一定是銷售業 反正就是一個完整的成交系統 讓人家可以透由這個方式 能夠不管是找到你 或是來詢問或是來填寫表單 各式各樣的方式 它是你本來就習慣 獲取客戶的形式跟模式 那對我而言只要增加數量就好了只要增加詢問數就好了 這個是很重要的點 所以其實我個人認為 在行銷角度而言 我們會給的客戶建議通常會在於第一個階段 它有沒有這樣子的低層系統 我們才會在思考第二層的模式 叫品牌的知名度的延伸那在品牌知名度延伸包含 SEO的潛在客戶的養成跟收集 或者是對外的品牌資訊廣告 或者是所謂的粉絲團的建構跟建立當他的目標已經從原始的銷售 轉換成品牌的過程中 他才開始需要去思考這一些平台 跟這些資訊跟這些項目我個人認為會比較符合 我自己本身在服務客戶的整體流程 在最後一個階段 當他的已經從生存階段進入到品牌階段的時候就會開始去看他後面的這個CRM 他到底是不是很完整 以及這些CRM怎麼樣能夠活化再利用 讓他們成為分層式的VIPVVIP客戶群 做不一樣的溝通跟結洽 那這就是第三層我會做的東西 當然這些細部的細節 都還是會受到企業的可能他的產業類型不同會有所變動跟變化 或者是說會根據他企業的狀態不一樣 或者是人力狀態的結果來做整體的調整 所以我們這一個章節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其實挑選平台跟行銷的一些工具 我個人認為第一個要考慮的點是組態 包含公司的資源然後人力的資源的組態 可能會先做一個很單純的評斷跟盤點 根據這些評斷跟盤點以後 再來回推我們需要做什麼樣平台的建構好,第一條自動化的系統是不是已經建構好 如果沒有建構好 第一件事情要做的是 第一個階段的系統跟平台的建構 這是第一個 所以我當然認為最簡單的第一階段的所謂的線上化的平台建構 就是廣告加銷售業 這個是我認為最簡單的模式跟方法 再來的部分就是來看 他的這些目標是不是有牽扯到品牌那如果有牽扯到品牌 可能就會再看 不管是社群或是短影音 或者是SEO 然後來看看 每一個產業中 它到底需要的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如果他想要建構更多的會員名單 我會比較建議是SEO加email的方式 如果他想要能夠建構 所謂的品牌影響力 產業中的影響力那他可能可以建構更多的社群 來增加他更多的內容 在社群中跟這些客戶來做更多的互動 最後一個部分就是回到了所謂的LTV的增加那我們就要確認一下他 到底是不是在整個CRP的系統中 他做了哪一些能夠讓這些客戶回流的方式 不管是LINE還是email那我們就開始去討論 這一塊的經營跟方向 那這就是很簡單的 所謂的三大平台的分類 好 這大概就是今天的內容我們可能近期中 也會開始在思考一件事情 就是到底什麼樣子的資訊 跟什麼樣的內容 以及我們真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而能夠把這樣子的初心帶給更多人 帶給大家的價值 以及我們在整體分享的過程中 我們究竟期待這樣的節目 能夠帶來什麼樣正面的影響力也許這是在後續的節目過程中 我們覺得與其講這些 更實際上的架構內容中 更想帶給大家更重要的價值在這一次的風災當中 也許讓我也好好的再思考一下 那究竟什麼樣的東西 對於大家而言是有價值的甚至對於大家而言是能夠更重要的 更少了更多的所謂行銷語言 帶來更多更充實的內容 甚至對大家有幫助的內容真的能夠透過這些內容來幫助別人 也許這才是我們真正在做 漂泊怪這個節目的初衷 以前過去很少在談這件事 也許在這個接會上面能夠跟大家多聊聊 然後也來問問看大家 是不是大家有一些新的想法 跟新的建議可以提供給我們 我們也很歡迎 也希望能夠有這樣的交流空間跟交流機會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 什麼樣的內容更適合大家 能夠幫助大家 好 這大概就是以上的內容了 那如果有任何想要問的問題呢 都歡迎來信或者是來私訊我們粉絲團 其實每一則訊息大家都會看 那如果能夠幫上大家忙 對我來講 也是一個很開心的事情哦 那好 那今天的內容都到這邊那我們也花一點時間 能夠為花蓮這個地方來做簡單的祈福 希望他們的家園能夠恢復原狀 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況 那也感謝大家今天的收聽我是Jayden 那麼下個禮拜再見哦 拜拜